旋转式自动导向闭环钻井技术旋转式自动导向闭环钻井技术是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尖端自动化钻井技术,利用旋转式导向工具直接沿设计好的轨道钻进,避免了钻柱在钻柱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横靠井壁滑动,实现了井眼
这代表了当今世界钻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给世界钻井技术带来了飞跃。
在闭环钻井系统中,结合井下偏置制导工具、MWD/FEWD/LWD等先进测量仪器和井下自动控制系统形成的井下旋转自动制导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以及井下闭环自动制导系统和地面监控系统进行了全井闭路监控
根据国际惯例,目前使用的旋转导向钻井井下工具系统按其导向可分为几何导向和地质导向两大类
几何导向:井下随钻测井工具(MWD/LWD )测量的几何参数(井控角、井控角、工具面角)数值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及时修正钻头走向。
地质导向:地质导向在具有几何导向能力的基础上,根据钻井工具(LWD )获得的地质参数(地层岩性、地层和油层特征等)实时控制钻头,使钻头沿地层最佳位置钻进。 由此,无需事先掌握地层特性,就能够最佳地控制井眼轨迹。
旋转导向技术完全摒弃了滑动导向,采用旋转导向进入万式,自动、灵活调整井身倾斜度和方位,大大提高了钻井速度和钻井安全性,轨迹控制精度也非常高,目前开发的特殊油藏超深井、高难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大位移井目前,世界上3口位移超过1万米的大位移井中,有2口应用了该系统。 2000年,调度器PowerDrive SRD系统引入国内应用,设计井深8800米,水平位移超过7500米的南海西江油田24-3-A18井为6871-8610米井在避免6871米以上井段滑坡的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钻后需要试井,以了解地层含油气情况。 一般来说,获取测井数据需要在钻井完成后用电缆将仪器放入井中进行测量,但完井后的测量通常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可能很难用电缆卸下设备,例如井斜超过65度的大斜井或水平井。 井壁状况不好容易坍塌。
同一油气生产面积内油气藏的总和,由单个地质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 一个气田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气藏。 同一面积内主要称为油藏的油田,主要称为气藏的气田。 根据控制油气生产面积内地质因素,将油气田划分为3类。 构造型油气田是指油气生产面积受单一构造因素控制。 例如皱纹和断层。 地层型气田、区域背斜或单斜构造背景下受地层因素控制(如地层不整合、尖灭和岩性变化等)的含油面积。 复合型油气田,生产油气面积内不受单一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的油气田
(一)地洼厚度变化及上地幔内部密度不均匀性
引起重力异常的深部地质因素主要是地洼厚度的变化,而上地幔物质密度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力异常的分布。 经测定,上部地坛平均密度为2.6~2.7g/cm3,下部地坛为2.9g/cm3,上地幔为3.31g/cm3。 可见康氏界面、莫霍界面均为明显的密度界面。 它们的起伏对重力场的基本背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地洼变厚,表示重力低,相反,表示重力高。 地垦厚度可由海洋区最薄5km改为高地最厚70km,相应的布格异常也由4000g.u .改为-5000g.u .左。 青藏高原的地垦厚度从南向北从35km增大到70km左右,喜马拉雅山处于重力异常的梯度带。
除了地壳厚度的变化外,上地幔物质密度的不均匀性也会引起重力异常。 日本东北部消除地壳厚度变化影响后的布格重力异常,反映出高密度俯冲带(密度差=0.07g/cm3 )插入到约200km深的上地幔中。
文章来源:《岩性油气藏》 网址: http://www.yxyqczz.cn/zonghexinwen/2022/1209/659.html
上一篇: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部门简介
下一篇:岩性油气藏论文大全(岩性油气藏形成机理)
岩性油气藏投稿 | 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岩性油气藏版面费 | 岩性油气藏论文发表 | 岩性油气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岩性油气藏》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