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区域地质概况
2 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
2.1 广覆式厚层煤系烃源岩发育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2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背景下多期水道与分流间湾交互发育有利于岩性尖灭型圈闭的形成
2.3 良好的储盖组合是岩性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2.4 早期NNE向油源断裂高效输导是岩性油气藏源外成藏的关键因素
3 岩性油气藏形成模式
1) 大背斜北翼岩性油气藏。
2) 大背斜西翼岩性油气藏。
4 勘探有利区分布
5 结论
文章摘要:西湖凹陷中央洼陷带发育一系列挤压大背斜,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区域之一,一直以来以构造油气藏评价和研究为主。应用钻井、岩心、实验分析及地震资料,系统开展了中央洼陷带中部花港组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分析,建立了该地区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模式,并预测了勘探有利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广覆式厚层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发育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背景下花港组多期水道与分流间湾交互发育有利于岩性尖灭型圈闭的形成,H1—H2层区域性盖层遮挡下可形成多套良好的储盖组合,早期NNE向油源断裂高效输导是岩性油气藏源外成藏的关键因素。大背斜北翼受北部物源控制,大背斜西翼受西部物源控制,分别发育多期水道尖灭;后期的龙井运动导致地层遭受强烈挤压,水道砂反转抬升形成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同时,先存油源断层活化,沟通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和上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最终形成多个岩性油气藏。综合分析认为,中央洼陷带中部A1、N1、Y1、N2等4个井区是H1—H2、H3—H5两套气层有利区叠合分布范围,面积达700 km2,是最有利的勘探指向区。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P618.13
文章来源:《岩性油气藏》 网址: http://www.yxyqczz.cn/qikandaodu/2022/0301/632.html
岩性油气藏投稿 | 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岩性油气藏版面费 | 岩性油气藏论文发表 | 岩性油气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岩性油气藏》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