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反凝析污染机理研究
1.2.2 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方法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质概况及开发状况分析
2.1 地层及构造特征
2.2 储层地质特征
2.3 流体性质
2.3.1 原油性质
2.3.2 地层水性质
2.3.3 地层压力与温度
2.4 区块开发现状
2.4.1 生产现状分析
2.4.2 产量递减规律
2.5 开发效果评价
2.5.1 措施效果分析
2.5.2 地层压力变化情况
2.5.3 含水变化情况
2.6 能量驱动方式分析
2.7 油田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第三章 凝析油气藏相态实验研究
3.1 凝析油气藏组成
3.1.1 地层流体组成
3.1.2 油气藏类型
3.1.3 地层流体性质
3.2 相态实验
3.2.1 闪蒸分离实验
3.2.2 恒质膨胀实验
3.2.3 定容衰竭实验
3.2.4 差异分离实验
3.3 小结
第四章 凝析油气藏三维地质模型
4.1 基础数据准备
4.2 建立储层构造模型
4.2.1 建立三维断层模型
4.2.2 建立三维层面模型
4.3 建立储层沉积相模型
4.4 储层属性模型
4.5 区块储量拟合
4.6 小结
第五章 凝析油气藏数值模拟研究
5.1 建立数值模型
5.1.1 模型建立
5.1.2 数值模型属性场分布
5.1.3 储层特性分析
5.1.4 分区设置
5.1.5 PVTi拟合
5.2 初始化储量拟合
5.3 历史拟合
5.3.1 M-Ⅰ层全区及单井历史拟合结果
5.3.2 M-Ⅱ-4(北+中)层全区及单井历史拟合结果
5.4 剩余储量及分布研究
5.4.1 剩余油气总量分析
5.4.2 剩余油气特征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M区块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
6.1 提高采收率方法优选
6.1.1 CO_2吞吐
6.1.2 甲醇+注气吞吐
6.1.3 注气吞吐方法对比
6.1.4 方法优选
6.2 开发方案设计
6.2.1 开发原则
6.2.2 方案设计
6.2.3 方案预测
6.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文章摘要:凝析油气藏是在一定储层、烃类组成、温度、压力等地质环境下形成的介于油藏和纯气藏之间的特殊油气藏。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凝析油气藏M区块。其开发到中后期,由于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会产生储层反凝析污染现象、地层能量不足、开发效果差、凝析油气采收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M区块提高凝析油气采收率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利用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开展对于M区块提高凝析油气采收率方法的相关研究。首先,对M区块进行开发状况分析和相态特征实验研究,明确M区块目前存在的问题,判别出油气藏的流体相态变化特征以及流体属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其次,利用地质解释资料和油藏动态开发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并完成相态拟合(PVTi拟合)和生产动态数据的历史拟合。然后,对剩余油气饱和度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剩余油气成因进行特征分析。最后,通过对国内外几种解除反凝析污染现象、提高凝析油气藏采收率的方法进行研究,选取CO2吞吐、甲醇+注气吞吐及其他注气方法进行优化调整,以确定最适合M区块的技术方法。针对M区块凝析油气藏的特性,最终采用CO2吞吐的方法。优化结果,注采井网采用三注四采模式,注气速度为10000 m~3/d,注入压力为30MPa,注采比为1.2。设计基础方案、转注方案、转注+新井方案、转注+新井+注气方案共5套方案,预测至2030年基础方案累计产油量为58.74×10~4t,采出程度为11.46%。最优方案为转注+新井+注气方案,累计产油比基础方案多4.52×10~4t,凝析油采出程度提高1.83%。研究结果为M区块凝析油气藏进一步提高凝析油气采收率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章来源:《岩性油气藏》 网址: http://www.yxyqczz.cn/qikandaodu/2022/0718/642.html
岩性油气藏投稿 | 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岩性油气藏版面费 | 岩性油气藏论文发表 | 岩性油气藏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岩性油气藏》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