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石油特等劳模风采|张永平科研路上自强不息

来源:岩性油气藏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23 10: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庆油田工程研究院技术专家张永平 劳模说 我不怕身处一望无际的沙漠,只怕心里没有绿洲。致力于压裂技术创新34年,我始终坚信,只有潜心钻研、自强不息,才能探索出山川回暖的

大庆油田工程研究院技术专家张永平
劳模说
我不怕身处一望无际的沙漠,只怕心里没有绿洲。致力于压裂技术创新34年,我始终坚信,只有潜心钻研、自强不息,才能探索出山川回暖的科研之路。 ——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所技术专家张永平
他眉毛浓密,脸庞正直,肩膀宽阔,步伐缓慢,但坚定有力。时隔16年再访张永平,乍一看仍是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印象。致力于压裂技术创新34年,张永平从黑龙江省劳动模范成长为大庆油田工程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
11月24日,张永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1月25日,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张永平匆匆返回工作岗位。张永平回到单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同事们颁发勋章:“这枚沉重的勋章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鞭策,属于我和大家……”
1坚韧不拔 扎根压裂领域34年
张永平,56岁,大庆采油工程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 1986年从大庆石油学院毕业后,张永平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石油研究。
张永平从小就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身体上的不适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却磨练了他的自强不息和顽强的意志,凝聚了他积极向上的斗志。他刚被分配到采油工程研究所时,组织就打算让他从事信息工作。但不慎被分配到油田化学实验室从事压裂技术研究。与电脑工作相比,张永平更喜欢去油田施工现场。用他的话说,“我是学工程的,当然想做工程。”就这样,他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职业生涯已有34年。
34年来,张永平在火山岩压裂生产、葡萄花砂泥互层压裂等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先后主持和参与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他是大庆油田外围低渗透油气的主要倡导者和研究人员,主要采用的增产增产技术。获得包括发明在内的科技成果奖28项,授权专利11项。 4项专利。
2 不断创新,把油气勘探开发作为终身事业
每一个优秀的模型背后都充满了艰辛。
张永平参加工作后,单位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安排他在室内做实验。但是,他坚决反对:“科研人员怎么能不去现场,怎么能搞科研?”在研究油气藏压裂裂缝的形状和方向时,每天需要行驶数百英里才能测量这项工作。最困难的是下雨天。他的脚上沾满了厚厚的泥土,走路都很吃力。项目组20多岁的小伙子,腿软,整天酸痛,更别提腿毛病的张永平了。但他只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通过这种不断创新和敢于实践,张永平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成功突破油气藏改造改造系列创新技术,成长为石油领域的技术专家和气藏压裂。
针对大庆油田第一口致密油水平井远平1井,张永平创新性地提出了密切体积压裂的设计思路。实施后,该油田首次实现“千方砂万方液”体积压裂,实现单井生产重大突破,开启了大庆致密油勘探开发快速发展的大门。截至2015年底,元坪1、龙26试验区产能9.21万吨,累计产油10万吨以上,新增三级石油储量3.17亿吨,经济效益超过10万吨。超过13亿元。
2004年10月1日,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张永平在北京出席国庆55周年庆典,受到中央领导亲切接见。从北京回来的下午,张永平匆匆赶往海拉尔勘探区,投身于忙碌的工作中。有人问他:“你对获得如此高的荣誉有什么看法?”他回答说:“我要把油气勘探开发作为毕生的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给予我的荣誉。”
3 敢做人,要“水泥板”储备
在同事眼中,张永平是一个爱得更认真,敢于与领导专家“顶牛”的人。
在计划汇报会上,张永平突破固有观念,大胆提出松辽盆地外围榆树林油田难采储量增产方案。由于施工困难,他的计划被否决了。张永平不服气,道:“大庆周边一定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没有这种油或不能很好地处理,那对我们的科学研究人员来说将是一种耻辱。”面对权威的结论,他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当场奋战。 “军令状”。
那段时间,张永平呆在工地,一瘸一拐地走在砂光车和指挥车之间。压裂质量一一严格控制。经过40多天的努力,终于达到了预计的设计指标,获得了一套压裂参数,为榆树林油田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永平说:“大庆油田余家最难探的储量是超低渗透储量,密度堪比水泥板。我们的任务是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建立有利可图的生产能力。我们可以依靠我们不断的科学研究。”

文章来源:《岩性油气藏》 网址: http://www.yxyqczz.cn/zonghexinwen/2021/0823/485.html

上一篇:地质导向软件发展现状、趋势及国产化建议 (1)
下一篇:打通通往深地的“寻宝路径” 塔里木油田找到我